论平乐船家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Pingle Boatman
郑芳;
摘要(Abstract):
平乐是漓江、桂江上的中转港口,连接桂林和梧州两个重要的城市。在交通运输依赖水路的时代,平乐拥有漓江、茶江、荔江三江合一的港口优势,因而催生了商贸文化和船家文化,成为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的开通,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我们追溯船家的起源,认为平乐船家与疍族一体,起源于百越,是越族的后裔,其信仰、交通工具和生产方式与越族有延续性,一直保持了越族的特征。
关键词(KeyWords): 平乐;船家;文化;信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郑芳;
DOI: 10.16020/j.cnki.cn45-1302/z.2017.01.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卷20,恃君览篇[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1322.
- [2]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百越民族史资料选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239.
- [3]林惠祥.中国民族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11.
- [4]陈碧笙.关于福州水卜居民的名称、起源、特征及是否少数民族问[J].厦门大学学报,1954(1):117.
- [5]吴永章.古代鄂川湘黔边区与岭南蜒人之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1987(2):82.
-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82.
- [7]赵晔著,徐天祜音注.吴越春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19-120,25.
- [8]赵翼.陔余丛考·天妃[M]//吴幼雄.泉州宗教文化.厦门:鹭江出版社,1993:132.
- [9]袁康,吴平辑录.越绝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9.
- [10]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卷20,恃君览篇[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925.
- [11]周典恩.浅析百越文化特征中的环境因素[J].贵州民族研究,2005(3):87.
- [12]彭维斌.从百越巫鬼信仰到汉式佛道宗教——闽南民间信仰历史变迁的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251-256.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