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模式Towards the Collaborative Framework of the Maritime Silk Culture-Tourism Development and Heritage Protection in Fujian
文冬妮;蔡银潇;
摘要(Abstract):
福建省实现海丝文化与旅游之间的结合不仅可以为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该省的文化旅游竞争力,而且可以推进区域文旅融合的发展步伐。鉴于此,本文在借鉴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模式,实现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在环境、资源、主体三方面的融合。该模式不仅是贯彻落实文旅融合中“文化的旅游化”和“旅游的文化化”的重要表现,是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福建省乃至我国文化旅游竞争力、增强文化自信、加快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KeyWords): 海丝文化;旅游开发;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模式;福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9年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洋旅游研究中心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301031040502)
作者(Authors): 文冬妮;蔡银潇;
DOI: 10.16020/j.cnki.cn45-1302/z.2022.02.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治彦.文旅融合发展:理论、实践与未来方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6):92-97.
- [2]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108.
- [3]黄萍.保护与开发:遗产地数字化管理协同功效实证研究———以“数字九寨”为例[J].旅游学刊,2007(8):23-28.
- [4]王娟娟.草原生态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协同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1-96.
- [5]朱赟.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与旅游开发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6.
- [6]邓颖颖,蓝仕皇.南海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旅游开发利用研究———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1):57-62.
- [7]文彤,刘璐.博物馆文化展演与城市记忆活化传承———基于旅游留言档案的文本分析[J].热带地理,2019(2):267-277.
- [8]周富广.对开发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1):89-91.
- [9]陈炜,刘宵.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J].音乐探索,2019(4):49-58.
- [10]吴洁.“一带一路”背景下漳州月港海丝文化的传播策略[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4-80.
- [11]陈秋平.打响海丝文化品牌彰显福建文化特色[J].政协天地,2016(Z1):30-31.
- [12]黄永林.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阐释与旅游实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16-23.
- [13]肖拥军,周玲,李会琴.论县域旅游开发中的社会人文环境建设与保护———以湖北省咸丰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10038-10039.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