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附庸到主体——谈读者作为文学研究主体的实现On the Realization of Reader's Individuality in the Appreciation of Literature
石群山;
摘要(Abstract):
在传统文论中,读者历来是被"忽略"的,他们视读者为文学及文学作品的附庸,既没有把读者的欣赏趣味和时代相联系来进行考察,也没有赋予读者参与文学作品建构的权利。接受反应文论受现代解释学的启发,认为文学意义和价值要靠读者来实现,文学史就是读者的接受史,读者的主体地位由此得到承认和巩固,读者从此成为文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一维。
关键词(KeyWords): 读者;接受反应文论;研究主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石群山;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14.
- [2]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
- [3][8][10][11][14][15](德)H.R.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92.51.24.26.24.19.
- [4][5]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19.
- [6]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55.
- [7]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11.
- [9](德)冈特.格里姆.接受美学研究概论[A].刘小枫.接受美学译文集[C].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162.
- [12]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915.
- [13](美)简.汤普斯金.读者反应批评引论[A].读者反应批评[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62.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