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办日期: 1987年
刊期: 双月刊 主管部门: 桂林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主 编:谢 明
副主编:秦初生
电话: 0773-3975099(文科编辑室);0773-3975100(理科编辑室);0773-3975098 电子信箱: glxbbjb@126.com
传真:0773-397509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5-1302/Z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1-7070
《教师日记》是丰子恺在桂林师范学校和浙江大学写的日记,它倡导美的教育,提倡艺术兴学、礼乐治校,是丰子恺作为教师的职业记录与作为艺术教育家的思想感悟,具有教育文献价值;它又是抗战相持阶段的社会生活实录,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它在记录生活的同时,蕴含情思,贯注文采,虽然不是纯文学写作,但确实具有泛文学写作的性质,具有文学文献价值。
袁枚是清代乾嘉诗坛的风云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个性和影响。他先后两次来到桂林,与桂林结下深厚的情缘,他的桂林诗文描绘了桂林的山水之美和人情之美。桂林的美好在他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清代有许多非桂林籍文人出于种种原因来到桂林,留下了许多吟咏桂林山水的诗歌作品。他们将桂林的自然风光描摹得优美动人,少量诗歌还记录了当时桂林的民俗风情。清代旅桂文人创作桂林山水诗,大多出于实录,从细节处着眼,亦不乏宏大叙事,也有少量作品极具新奇的想象力。清代旅桂文人的桂林山水诗创作,促进了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原文化在桂林地区的传播和桂林本土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旗帜。伟大建党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对锤炼大学生政治品格有独特教育价值。高校要充分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好“四史”必修课,着力讲好党的故事,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强国英才。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进而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必要过程与内容。少年儿童处于政治社会化启蒙时期,也是为进一步的政治社会化奠定基础的时期。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产生着双重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丰富了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渠道,促进了少年儿童政治情感的形成,扩大了少年儿童政治参与的途径;另一方面,新媒体可能会加剧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复杂性,增加少年儿童同伴群体正确认同的难度,弱化少年儿童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有必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采取措施。宏观层面上要加强党和国家对新媒体的领导与管理,中观层面上要促使教育系统积极创建教育类的新媒体阵地,微观层面上要在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与监督。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大产业的融合有着天然的耦合性。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就必须培养出既具有宽泛的文化专业知识,又具有旅游专业所需技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本文在阐述文旅融合与广西职业院校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职业院校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系统的结构特征,并辨析影响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动力因子,进而探明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职业院校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的驱动机制。
福建省实现海丝文化与旅游之间的结合不仅可以为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该省的文化旅游竞争力,而且可以推进区域文旅融合的发展步伐。鉴于此,本文在借鉴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模式,实现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在环境、资源、主体三方面的融合。该模式不仅是贯彻落实文旅融合中“文化的旅游化”和“旅游的文化化”的重要表现,是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福建省乃至我国文化旅游竞争力、增强文化自信、加快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展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效开展“1+X”证书培训工作,需要院校和企业积极协作,将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新的课程标准体系。本文在阐述课证融合意义与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课证融合的有效路径。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统计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批田径运动代表队400米涉项项目在竞赛前阶段实施的训练进行研究,总结出赛前最后阶段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基层田径队运动员的竞赛能力提供经验借鉴。
本文论述博物馆文本英译可接受性的研究维度,以桂林博物馆文本英译为主要研究样本,运用翻译可接受性理论和现代语料库数据,分析博物馆文本英译的可接受性。同时,探讨中国文化专有名词英译、句子逻辑和文本可读性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呈现出些许美好的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夫妻之爱,这些“爱”如“菊”一般静雅、美好,但又很快被她用看似无情的解构之“刀”斩掉,显得残酷至极。她直面残酷的生存现实,不妥协于世俗的亲情伦理以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建构出独特的悲剧神话。她以一种悲剧神话式的写作策略,呈现理解一切、宽恕罪与恶的悲悯情怀,显示对人间的大爱。
壮族诗人黎建三在自然环境艰苦的西北地区任职数十年,辗转各地为官,这样的经历在清代壮族文人中是十分罕见的。他的行役诗用沉郁悲凉的语调和强烈的写实风格记录了这段游宦生涯,艺术上意新语工、“不专一格”,尽得江山之助,在粤西壮族汉文诗中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由广西电影集团出品的中法合拍电影《夜莺》是一部中国家庭亲情题材的剧情片,影片通过儿童、成人、老人三种代际视角表达了童年、沟通和还乡三种主题,表现个体生命对于美好生存的企慕和追求。影片对于中国人情世故的贴合,对于文化精神的传达,对于地方元素的大量采用,使其在跨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中国电影“走出去”合拍创作模式一次成功的有意义的探索。
V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魅力吸引值、教学对象的课程参与度、教学效果的效率值。基于对VR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本文从厘清内在关系、深挖VR技术应用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联结,加强内容设计、提升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质量,完善运用机制、优化VR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以期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是一门集艺术和手工劳动于一体的手工技能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探索性地从不同的时间节点、地域和民族特色、不同的制作材料等视角,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地创新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涵,旨在强化对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责任感的培育,强化青年学生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层面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手工制作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学时少、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分别从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更好地发挥理实一体教学的价值。
“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体系是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基础,课程项目结构是否科学、课程质量是否过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个性化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本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析“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路径。
本文探讨利用MATLAB的符号运算、数值计算与绘图功能,解决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中的三个问题:求解析解及积分曲线的绘制;求方程的数值解;绘制方程的向量场。
语文教学,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都需要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有效实施需要存储充足的素材。素材存储的基本策略有:一是增加素材库存实现量的积累,二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维发散的质量,三是遵循思维规则确保思维散而有序。
项目化学习是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项目化学习指向数学核心概念,通过真实、复杂、挑战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关键能力。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围绕核心概念问题、确定学习目标与设计项目环节、选择学习资源、解释学习成果、多元评价等五个环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