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柳运河系统的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The formation of Gui Liu Canal System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刘小花;
摘要(Abstract):
清代桂柳运河频加整修,形成了一个由运河交通网络、码头、圩镇、会馆等节点及运河区域相互连接的运河系统。它是一个功能完善的商业网络,具有强大辐射作用,为运河区域营造出了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了整个运河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近代以来,运河区域因丧失了优越的经济地理地位而衰落。桂柳运河区域经历了一个由低谷到高潮再回落到低谷的变迁过程。考察运河区域社会变迁过程,可以为运河区域乃至西部落后地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KeyWords): 桂柳运河;运河系统;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小花;
DOI: 10.16020/j.cnki.cn45-1302/z.2015.04.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广西桂北境内还有一条运河,位于兴安县的灵渠,又称为北陡河或北渠,与桂柳运河并称为姊妹运河。
- 2 杨应据:《奏陈陡河工程善后条款事》,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录副奏折》。引http://www.historychina.net/。
- 3 马本旺主编:《临桂县地名志》,临桂县地名委员会出版,1986年。
- 4 (清)梁奇通:《重修兴安陡河碑记》,载(清)蒋方正《兴安县志》卷三,《舆地三·水利》。
- 5 (清)杨应琚:《修复陡河碑记》,(清)蒋方正:《兴安县志》卷三,《舆地三·水利》。
- 6 桂柳运河调查组于2007年9月29日在灵川县大圩镇调查所获资料。
- 7 桂柳运河调查组于2008年4月7日灵川县谭下调查所获资料。
- 8 《临桂县志》卷十一,嘉庆十年修光绪六年补刊本。
- 9 钟文典主编:《近代广西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6页。
- 10 桂柳运河调查组于2008年7月9日雁山镇良丰火神庙村调查所获资料。
- 11 孙彩红:《唐代粮食陆路长途贩运距离的量化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
- 12 《清实录·仁宗实录》卷八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 13 吴兰修:《论米舶》,《广东文征》第五册,第326页,转引自罗一星:《清代前期岭南市场的商品流通》,《学术研究》,1991年第2期。
- 14 《清实录·仁宗实录》卷二四五,北京:中华书局,1985。
- 15 陈春声:《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7-39页。
- 16 《清史列传》卷十四,《陈元龙传》,中华书局1987年校点本,第1013-1014页。
- 17 《清实录·仁宗实录》卷五六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 18 (清)杨应琚:《修复陡河碑记》,载蒋方正:《兴安县志》卷三,《舆地三·水利》。
- 19 (清)谢启昆等编:《广西通志》卷八四,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 20 侯宣杰《清代以来广西城镇会馆分布考析》,载《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7期;陈炜、杨辉《近代广西城镇的商人组织及其网络结构——近代广西商人组织系列研究之一》,载《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
- 21 (清)胡虔等纂:嘉庆《临桂县志》卷十二,光绪六年补刊。
- 22 朱萌芳主编:《桂林老板路》上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5页。
- 23 (清)胡虔等纂:嘉庆《临桂县志》,卷一六,清光绪六年(1879年)补刻本。
- 24 (清)谢启昆修:《广西通志》,《榷税》,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
- 25 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第154 页。
- 26 (清)金烘《临桂陡河碑记》,载(清)胡虔等:《临桂县志》卷十一,《山川十·水利》。
- 27 (清)黄海:《兴安县志》卷二,《建置志·堤岸》。
- 28 (清)鄂尔泰《鄂尔泰重修桂林府东西二陡河记》,载(清)黄海:《兴安县志》卷九,《艺文志》。
- 29 (清)金烘《临桂陡河碑记》,载(清)胡虔等:《临桂县志》卷十一,《山川十·水利》。
- 30 (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卷一一七,《山川·水利》,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 31 (清)杨应琚《修复陡河碑记》,(清)蒋方正:《兴安县志》卷三,《舆地三·水利》。
- 32 (清)黄泌等纂:《临桂县志》卷二六,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本。
- 33 (清)黄泌等纂:《临桂县志》卷八,《舆地志·物产》,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本。
- 34 蒋崧、唐元等纂:《西延轶志》卷二,《风俗》,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刻本。
- 35 黎启勋:《阳朔县志》卷三,《物产》,民国二十五年(1936)石印本。
- 36 梁凡夫:《恭城黄糖发展史话》,载《恭城文史资料》,第1辑,1988年。
- 37 (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卷一六一,《经政略一一》,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 38 (清)吴光升纂:《马平县志》卷二,《物产》,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 39 (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卷八九,《地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 40 《桂林两江茶叶考察报告》,《建设汇刊》,1937年,第1期。
- 41 弋德华、李炳东:《广西农业经济史稿》,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23页。
- 42 (清)黄德星修纂,李宏湑续修:《全州志》卷一,《物产》,清乾隆三十年(1765)。
- 43 陆淳著:《昭平县志》卷四,《风俗》,乾隆二十四年(1759)。
- 44 雍正《永安州志》卷九,《风俗》。
- 45 钟文典:《近代广西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61页。
- 46 张董华:《交通经济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11页。
- 47 (清)谢澐:《义宁县志》卷二,《风俗》,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抄本。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