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桂林古道的文化力量Exploration on the Cultural Power of the Ancient Roads in Guilin
唐凌
摘要(Abstract):
保护古道,科学合理地利用古道,是传承历史文化,为城市持续发展培根固体的需要。桂林的陆地古道大致分为驿道与商道两种。古道不仅是一条道路,而且是一个庞大的运输系统。桂林的陆地古道主要有沟通中原的桂林官道;沟通桂、平、梧三府的桂梧大道;通往黔川的西南大道和分布于桂江流域的湘桂商道。这些古道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开发,增强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往融合;促进了国家凝聚力的形成;弘扬了"善"的品行,使公益美德穿越历史时空,延绵不绝;传播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诠释了科学原理,创造了科学的建筑经验。保护与利用古道,既需要运用法治力量,更需形成社会合力,创新工作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桂林古道;文化力量;保护;利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唐凌
DOI: 10.16020/j.cnki.cn45-1302/z.2017.05.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http://www.waizi.org.cn/law/14457.html.
- (2)(3)颜邦英总纂:《桂林市志》中册,第2237页,中华书局,1997年。
- (4)(5)广西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西大百科全书》历史卷,451页;365-36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
- (6)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第259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 (7)道光《西延轶志》卷二,风俗。
- (8)嘉庆《临桂县志》卷八,风俗。
- (9)光绪《临桂县志》卷八,风俗。
- (10)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柳州宗祠》,第1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 (11)刘开贵:《灌阳农具节》,《农家之友》,2006年第6S期。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