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办”成立前几项文化活动看桂林抗战文化的进步性——兼论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上限延伸问题The Progressiveness of Anti-Japan Culture in Guilin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Eight-Route Army's Office
魏华龄
摘要(Abstract):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上限时间 ,过去不少学者主张从 1938年 11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时算起 ,现在看来 ,上限时间应当再往前延伸到 1932年。因为桂林文化城的进步文化活动 ,或者说是抗日救亡文化活动 ,从“九·一八”事变之后 ,特别是 1932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后 ,直到 1938年 ,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加强对这一时期桂林抗战文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加以研究 ,是摆在学者们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KeyWords): 桂林抗战文化;文化活动;进步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魏华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李任仁.在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第一届学生开学暨校长就职典礼会上的讲话[J].师专校刊,1932,(7).
- [2] 杨东莼.理论与实际[J].师专校刊,1932,(2~3).
- [3] 欧阳予倩.关于旧剧改革[J].克敌,1938,(23).
- [4] 欧阳予倩.改革桂剧的步骤[J].公余生活,1940,(2).
- [5] 毛泽东.致杨绍萱、齐燕铭[A].毛泽东文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 [6] 蒋齐生.沙飞——开创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的摄影革命家[A ].沙飞纪念集[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 [7] 蒋齐生.沙飞年表[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 [8] 陈迩冬.回忆桂林文化城的几个片断[J].学术论坛,1981,(1).
- [9] 姚蓝.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及党的领导作用新探[A].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二)[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