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办日期: 1987年

刊期: 双月刊
主管部门: 桂林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主 编:谢 明

副主编:秦初生

电话: 0773-3975099(文科编辑室);0773-3975100(理科编辑室);0773-3975098
电子信箱: glxbbjb@126.com

传真:0773-397509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5-1302/Z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1-7070

访问量:225453

“艺术兴学”发展史

  • 早期桂师艺术兴学实践方式的史实钩沉

    梁福根;

    早期桂师艺术兴学的实践方式丰富多彩,一直在课内外、校内外、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地开展着。艺术兴学培育着学生崇尚真善美的心灵,影响着师生的操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融入生活的程度,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美誉度。但其史实却有失系统的稽考和论析,笔者试补其缺。

    2010年04期 v.24;No.84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解读丰子恺先生的“中国绘画思想”

    刘绍荟;

    作为20世纪早期的美术理论家丰子恺针对当时"崇西抑中"的潮流,对"中国绘画思想"作了精辟的研究,这篇作于1930年的论文极力推崇东晋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对他的"神气、骨法、用笔、传神、置阵、模写"等六个要素的内涵深入分析,特别指出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对后世中国写意绘画的深刻影响,对今天的当代美术创作仍有指导意义。"艺术兴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应该把丰子恺的艺术思想传承下去。

    2010年04期 v.24;No.8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在桂师任教时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陈立红;

    在总结丰子恺早期艺术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上,对丰子恺在桂林师范从教期间,其艺术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做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和论述,目的是为高师院校艺术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010年04期 v.24;No.84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丰子恺在桂师从事艺术教育的一些往事

    盘桂生;

    丰子恺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在桂师刚刚创办时前来工作的。即使在极其困苦的国难时期,他仍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桂师从事艺术教育的独到做法,对于进一步搞好学校的艺术教育,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0年04期 v.24;No.8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桂林师专艺术教育发展阶段论

    胡安定;

    以桂林师专七十多年办学历史为脉络,论述其艺术教育孕育、传承、持续发展、彰显阶段,展望未来,对其艺术教育未来发展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4期 v.24;No.84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艺术兴学”思想探讨

  • “艺术兴学”的接受美学观照

    石群山;

    用接受美学来观照"艺术兴学"的办学理念,我们会发现,从认识论来说它可以"兴"学生本体,从方法论来说它可以"兴"学生的学习。它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对话、创造与构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起"艺术兴学"的学习语境,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期待",有利于让学生由"实际的读者"顺利地靠近或变成"隐含的读者",让学生在学习时多些"顺向相应",少些"逆向遇挫",从而实现学生与教师及知识之间的"视域融合"。

    2010年04期 v.24;No.8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艺术兴学”理念创建校园文化的探讨

    彭强民;

    "艺术兴学"应当突出"职业"特点。以"艺术兴学"为指导思想,建设校园文化阵地。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以创新文化活动为手段,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创建开放式学校文化,为社会服务,提升师专的品牌形象。

    2010年04期 v.24;No.8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前高师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现状及应对措施

    周宪斌;

    随着家长、社会及学校对孩子素质教育重视程度加强,对当前形势下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应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师毕业生,他们不只有"师才",还要有"通才",特别是在艺术方面更要有所长。因此高师院校加强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2010年04期 v.24;No.8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谈艺术教育

    赵立丽;

    目前,艺术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点之一,如何使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并服务于社会文化建设,使高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真正成为启迪人类智慧的金钥匙,这是高校教育者的重任。

    2010年04期 v.24;No.8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我校艺术兴学的哲学思考

    周顺平;

    艺术为什么能够兴学,主要基于人们对艺术教育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而人们对艺术教育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以及所发生的艺术教育行为,却总是受一定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据此,文章从哲学层面,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兴学的不同内涵,进行了研究与思考;从音乐教育方法论和音乐教育观的角度,阐述了艺术兴学实践活动需要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哲学思想。

    2010年04期 v.24;No.84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雅:茶之韵味——中国茶文化审美意蕴探究

    熊素玲;

    茶文化是指整个茶事活动发展过程中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广义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审美意蕴就是审美对象里面所包含的理性内涵。茶文化的审美意蕴是茶德精神的审美性内容和形象性表达。雅包括了正规、标准、规范及正直之意,是我们对美好、高尚而不粗俗的一种愿望和精神追求。中国茶是天然、健康的饮品,但最能表达它的显著特色是其具有超乎一切之上的人间情味和艺术韵味。

    2010年04期 v.24;No.8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艺术兴学”与高教教育

  • 艺术兴学中的“艺术”定位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曾金霞;

    "艺术兴学"背景下"艺术"的定位即广义艺术,是指包括狭义艺术在内的在教育教学中能给教育对象美的感受和陶冶,对教育对象的身心能产生积极和谐发展的影响,能提高个体和群体组织的工作效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文章从"艺术兴学"背景下"艺术"的定位和"艺术"定位对学校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进行剖析。

    2010年04期 v.24;No.84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教育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王素华;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个性完善、智力发挥和人际交往。根据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加强艺术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温馨而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2010年04期 v.24;No.84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艺术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体现

    柴伦党;

    大学艺术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具体含义是用艺术的感染力来塑造当代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在艺术气息的熏陶下进行生活和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状态,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艺术教育还涉及到当代大学生的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对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0年04期 v.24;No.8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管理学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刘代汉;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文章阐述了在管理学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挖掘管理学中艺术教育素材、做好渗透艺术教育的教学设计、嵌入以情感人、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作用、营造寓教于乐的艺术教育氛围等渗透艺术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2010年04期 v.24;No.8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艺术类精品社团的发展策略

    彭皞;

    高校艺术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但当前艺术类社团存在着管理混乱、缺乏合作、缺乏有效支持等问题。只有采取专业化、联合化、社会化的发展策略,才能有效培育艺术类精品社团,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2010年04期 v.24;No.8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艺术兴学”与思政教育

  • 在非艺术专业中推进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及模式探讨——以桂林师专政治与社会学系为例

    朱柳萍;

    在如何推进专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问题上,文章从教育改革发展方向、艺术教育的内涵及教育教学的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在非艺术专业中推进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并以桂林师专政治与社会学系为例,着重探讨该系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三个课堂联动"的教育教学模式。

    2010年04期 v.24;No.8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艺美以悦心 塑德以成人——“艺术兴学”教育理念在高校德育中的人文价值

    侯宾;

    "艺术兴学"教育理念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人文价值。它重视个性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在提升艺术素质的同时涵养道德,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人生的境界。

    2010年04期 v.24;No.84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论“艺术兴学”与高专思政理论课的契合

    马健芳;袁玉芳;

    "艺术兴学"理念与高专思政理论课有着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高专思政理论课一系列教学改革,使得"艺术兴学"感召激励、凝聚力以及规范导向的当代价值渗透于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提高高专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

    2010年04期 v.24;No.84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红色影视艺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良虎;

    把红色影视艺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他们的公民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质素,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填补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简单、空洞、抽象、陈旧的现状。彰显我校"艺术兴学"的办学特色。

    2010年04期 v.24;No.8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重视艺术教育 培养素质全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

    黄荣英;陈颖;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还需要有艺术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艺术教育,开展专业学生艺术实践教学,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

    2010年04期 v.24;No.84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谭菊秀;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中国传统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等,它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重大影响,表现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高尚理想、完善人格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重视生命美与自然美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意境"审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2010年04期 v.24;No.8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艺术兴学”与中文教学

  • 写作教改对“艺术兴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范肖丹;

    回顾基础写作教改10年历程。把"艺术兴学"的理念贯穿融入到教学之中,是该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其获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写作教改对"艺术兴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教育部专家的充分肯定。

    2010年04期 v.24;No.84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提升高职高专生语言艺术的途径和方法

    张秀珍;

    在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语言训练课和高职高专生语言能力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设计的系统性、课堂设计的科学性、课外设计的层次性等方面提出一些基本构想,其目标是培养高职高专生良好的语感、提升高职高专生的语言艺术,为学生顺利步入职场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2010年04期 v.24;No.8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话剧节对“艺术兴学”办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周永俊;

    话剧节是中文系结合专业特点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是我校"艺术兴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它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实践性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推进了校园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为社会造就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010年04期 v.24;No.84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的教学

    刘丽琼;

    在民间文学教学中,精心挑选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利用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探讨民间文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文学、历史、民俗等),让艺术之美贯穿于民间文学教学之中,两者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可以使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感受和领悟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对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2010年04期 v.24;No.84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汉语优质专业建设与“艺术兴学”的关系

    朱明秋;

    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的汉语优质专业建设与该校"艺术兴学"的传统关系,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学生活动三方面作了阐述介绍,得出了两者具有相融关系的结论。

    2010年04期 v.24;No.84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融合艺术素质教育

    周云;

    先阐述艺术素质教育的概念,再剖析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融合艺术素质教育的含义与意义,最后论述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融合艺术素质教育的措施。

    2010年04期 v.24;No.84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艺术兴学”与音乐教学

  • “艺术兴学”与地方音乐文化相结合的研究

    尹萍;

    桂林师专"艺术兴学"的办学理念与桂林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是地方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探寻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使之成为一种融多元化与个性化于一体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地方高校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责任和义务。

    2010年04期 v.24;No.84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声乐作品赏析》教学中“心育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王祖阳;

    长期以来,在传统知识范型支配下的教育中,《声乐作品赏析》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更好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而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心理教育。我们应该立足新的教育观,有针对性地对高师《声乐作品赏析》教学模式大胆探索和实践,将课程内容与"心育艺术"进行有效地整合,使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情感、在赏析中触发想象、在歌声中美化心灵的桥梁。

    2010年04期 v.24;No.84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溪山琴况》体会中国古典音乐之意境

    韦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2010年04期 v.24;No.84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浅谈高师古筝教学中的“三情”

    刘雪琳;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古筝演奏者充分把握作曲家作品的创作感情、意境、意图等,从而激发演奏热情,更好地表现乐曲中心思想和情感?展示音乐作品的本质?巧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情感火花是古筝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素。

    2010年04期 v.24;No.84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高专音乐专业钢琴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思考

    卢婷婷;

    钢琴教学应该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将专业原有的结构较散的"钢琴""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钢琴教学法"及"钢琴作品分析与欣赏"等课程合并构建为新的"钢琴课程"体系,并对分级教学、分级评价课程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思考。

    2010年04期 v.24;No.84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师钢琴教学应注重实用性

    王德义;

    钢琴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学的必修课,一直需要寻找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以使学生更加胜任今后的工作、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的钢琴教学中,"非师范性"现象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钢琴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艺术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2010年04期 v.24;No.84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学习西方古典音乐需正确理解和诠释其精神内涵——对巴赫钢琴作品的研究与教学思考(下)

    杨敖;

    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特别是在复调音乐方面的作品,需要从巴赫的音乐尤其是钢琴作品入手,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才能正确诠释巴赫钢琴音乐的精神内涵,从而启发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理解欧州古典音乐乃至世界传统音乐文化。

    2010年04期 v.24;No.84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艺术兴学”与美术教学

  • 略论新时期高专美术教育教学的转型

    黄志华;

    进入21世纪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已处于一个综合发展的新时期。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高专美术教育在新时期发展格局中的角色与位置、高专美术教育教学在现阶段所呈现的转型特点、以及转型时期高专美术教育工作者所应有的观念转换与应对措施等方面,作了简略的论述与分析。

    2010年04期 v.24;No.84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国画写生之辩

    王善民;

    写生已成为绘画重要的学习途径和实践活动。写生绝非仅指面对实物作品如实的描绘。只对"模特儿"依样画箶的描摹"记录"。它是包含了作者对观察对象的生态从中获得感受并捕捉这些感受。通过对观察结果的理解并注入画家的主观感受。这个"生"即是对"对象"生动的神情,典型的姿态在造型上更高的艺术追求是作者生命气质的写照。

    2010年04期 v.24;No.84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再论版画的平面

    李东;

    通过剖析版画的平面审美要求,确立版画的平面审美形式的形成要素,提出和讨论了版画创作在平面方面的形式与方向、技术与态度等问题,总结版画的平面是艺术本体语言形式的要求,是版画艺术发展的主方向。

    2010年04期 v.24;No.84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胡茜萍;

    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重点就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10年04期 v.24;No.84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

    张欣;

    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财富,是国之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更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挖掘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也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我们新时期继承、创新与发展高校艺术教育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

    2010年04期 v.24;No.84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思维观念的转换与色彩基础教学关系之探讨

    谢雄华;

    文章通过对美术专业色彩课程基本教学理念的阐述,明确指出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论证了改变色彩观察方法、色彩思维样式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色彩归纳能力的造就,色彩想象能力的培养是生成具有创造力作品的内在动力,是进入"用色彩去思维"的必由之路。

    2010年04期 v.24;No.84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体育竞赛中吉祥物造型的个性化应用

    刘黎立;

    文章首先介绍吉祥物的含义、特征及其在各时代的应用。总结了前人的设计基础和当代人对吉祥物的设计要求,尤其突出它在体育事业中的运用和体现。中心思想在于分析体育竞赛中吉祥物造型的个性化特征,从而指出为体育文化事业创造出个性鲜明的吉祥物是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职责所在。

    2010年04期 v.24;No.84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一点想法

    孙阳;

    "传统工艺美术"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培养特色专业,重塑"艺术兴学"的理念,打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艺术教育新模式。

    2010年04期 v.24;No.84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书法艺术教学中的“读帖”

    谢光辉;

    书法艺术教学在临摹的前、中、后皆应重视读帖,而读帖应重在点画基本形式。主要是从点线的开端、中段、尾端上进行观察分析,在结字、章法与墨法方面做宏观与微观的认识,还应在观察中透过形质,感悟与寻找书写动作。只有把握了神采,才能在临摹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0年04期 v.24;No.84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艺术兴学”与自然科学

  • 数艺相容 共映生辉——析数学与绘画的契合

    罗奇;

    从人脑结构、美学观点以及数学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与促进等几方面分析数学与绘画的联系和契合,从而揭示数学与艺术相通、相容以及共映生辉。并提出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师范生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全面素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

    2010年04期 v.24;No.84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热学蕴藏的美学因素

    何新凤;

    热学中蕴藏着许多美的因素,包括自然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守恒美、理想实验美、并协互补美和结构逻辑美等。因此,挖掘《热学》中的美学因素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对提高热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04期 v.24;No.84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物理和艺术的平行发展谈物理教学的艺术之美

    杨翠云;刘海英;

    以物理和艺术为例,论述两者发展的平行性,展现物理教学的艺术之美,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贯彻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010年04期 v.24;No.84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美的教育 美的享受

    刘传熙;

    "艺术兴学"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特色。文章对桂林师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该专业教育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形态、教学语言等八方面体现了专业教育中渗透艺术教育的艺术兴学特色,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0年04期 v.24;No.84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实践和探讨——以地理科学教学为例

    秦月花;

    集画家、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丰子恺先生,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理念,并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己任。在地理科学教学中,传承和创新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大有可为。

    2010年04期 v.24;No.84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