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华龄
回忆新安旅行团 6 0年前在抗日文化城桂林的活动情况 ,总结其教育实践的重大意义 ,充分肯定他们在中华民族危难时期所作的宣传鼓动工作和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所作的创新尝试 ,勉励后人学习“新旅”精神 ,将其传统发扬光大。
2001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魏华龄
回忆新安旅行团 6 0年前在抗日文化城桂林的活动情况 ,总结其教育实践的重大意义 ,充分肯定他们在中华民族危难时期所作的宣传鼓动工作和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所作的创新尝试 ,勉励后人学习“新旅”精神 ,将其传统发扬光大。
2001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莫坷,曹文献
对高等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 ,要处理好发展党员数量与质量、入党前教育与入党后教育、严格考察与加强培养、工作标准与学习标准、充分发挥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作用与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普遍要求与重点培养、充分尊重党支部意见与总支宏观协调、团组织推优与党支部考察等八个关系。
2001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莫坷,曹文献
对高等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 ,要处理好发展党员数量与质量、入党前教育与入党后教育、严格考察与加强培养、工作标准与学习标准、充分发挥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作用与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普遍要求与重点培养、充分尊重党支部意见与总支宏观协调、团组织推优与党支部考察等八个关系。
2001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琼玉
从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入手 ,着重分析高校德育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 ,以便达到高校教育的目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有用之才。
2001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琼玉
从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入手 ,着重分析高校德育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 ,以便达到高校教育的目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有用之才。
2001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芳
探讨培养中文师范生作文从教能力的思路和办法 ,阐述师范毕业生从事中学作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这是高校写作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2001年01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芳
探讨培养中文师范生作文从教能力的思路和办法 ,阐述师范毕业生从事中学作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这是高校写作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2001年01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肖丹
立足于素质教育大背景的高师中文专业写作教学 ,应反思过去偏重理论知识传输、轻视实际写作能力培养的弊端 ,将写作教学重新定位于人格健全、知识习得、写作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整体性的师范性本位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的新定位 ,要求教学内容重心相应地定位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激情 ,强化学生的人格参与意识及自我完善意识 ,培养和提高其阅读鉴赏能力 ,对主客体世界、文学艺术、写作理论等的感悟能力 ,以及整体作文能力。
2001年0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范肖丹
立足于素质教育大背景的高师中文专业写作教学 ,应反思过去偏重理论知识传输、轻视实际写作能力培养的弊端 ,将写作教学重新定位于人格健全、知识习得、写作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整体性的师范性本位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的新定位 ,要求教学内容重心相应地定位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激情 ,强化学生的人格参与意识及自我完善意识 ,培养和提高其阅读鉴赏能力 ,对主客体世界、文学艺术、写作理论等的感悟能力 ,以及整体作文能力。
2001年0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何洪
论述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小教专科生的语文素质问题 ,其方法途径是 :借助古文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 ;利用古文语言文字的丰富意蕴 ,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素质 ;利用古文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训练强化学生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必备素质。
2001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洪
论述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小教专科生的语文素质问题 ,其方法途径是 :借助古文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 ;利用古文语言文字的丰富意蕴 ,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素质 ;利用古文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训练强化学生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必备素质。
2001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俊杰
从性格心理学的视角入手 ,剖析青年毛泽东性格特征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独立自主意识 ;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深切真挚的同情心 ;勇敢的反抗精神 ;开放性和开拓性的思维。
2001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俊杰
从性格心理学的视角入手 ,剖析青年毛泽东性格特征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独立自主意识 ;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深切真挚的同情心 ;勇敢的反抗精神 ;开放性和开拓性的思维。
2001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蒋家安
清末教育改革不仅因为加征学捐而激起下层社会的反抗 ,而且促使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 ,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壮大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从而加速清王朝自身和整个封建王朝统治的覆灭。
2001年01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蒋家安
清末教育改革不仅因为加征学捐而激起下层社会的反抗 ,而且促使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 ,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壮大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从而加速清王朝自身和整个封建王朝统治的覆灭。
2001年01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全兰
《诗集传》是朱熹对《诗经》的注释 ,其中贯穿着他的“劝善惩恶”的诗教观。特别是在婚恋诗的评注中 ,朱熹阐明了他的爱情婚姻观 :生有定偶而不相乱 ;夫妻之间 ,德重于貌 ;夫妻之间不能留于宴昵之私 ;对自由恋爱的反对 ;要求女性贞静。这些爱情婚姻观与他节欲主义的理欲观及对持敬的修养方法的提倡密切相关。
2001年01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全兰
《诗集传》是朱熹对《诗经》的注释 ,其中贯穿着他的“劝善惩恶”的诗教观。特别是在婚恋诗的评注中 ,朱熹阐明了他的爱情婚姻观 :生有定偶而不相乱 ;夫妻之间 ,德重于貌 ;夫妻之间不能留于宴昵之私 ;对自由恋爱的反对 ;要求女性贞静。这些爱情婚姻观与他节欲主义的理欲观及对持敬的修养方法的提倡密切相关。
2001年01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任美衡
林焕平是左联作家 ,一生著述甚丰 ,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时事政论、文化教育等 ,而主要的成就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本文试图以他的单篇文艺论文作为切入点 ,从时代性、民族性、审美性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 ,以期对他的整个文艺理论框架乃至我国七十年来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作粗略的概括和介绍。
2001年01期 39-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美衡
林焕平是左联作家 ,一生著述甚丰 ,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时事政论、文化教育等 ,而主要的成就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本文试图以他的单篇文艺论文作为切入点 ,从时代性、民族性、审美性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 ,以期对他的整个文艺理论框架乃至我国七十年来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作粗略的概括和介绍。
2001年01期 39-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凯
对 90年代初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理论建设、学术讨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 ,作了一个总结性的综述 ,其中讨论的内容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特点 ,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此情况下将作何选择等一系列问题。
2001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凯
对 90年代初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理论建设、学术讨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 ,作了一个总结性的综述 ,其中讨论的内容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特点 ,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此情况下将作何选择等一系列问题。
2001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强民
诗人 (文人 )以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塑造出新的山水。正所谓“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因为历代文人的不断投入 ,才使得山水有了灵性 ,使美的自然更美 ,并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 ,让人领悟到了独特的美。
2001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强民
诗人 (文人 )以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塑造出新的山水。正所谓“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因为历代文人的不断投入 ,才使得山水有了灵性 ,使美的自然更美 ,并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 ,让人领悟到了独特的美。
2001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季永兴
考察《马氏文通》以前古代学者对汉语死字、活字的研究成果。从宋代开始 ,学者已区分死字与活字。死字是表示“自然而然”现象的字 ,活字是表示“使然而然”现象的字。实字皆是死字 ,惟虚字有死有活。实字可虚用 ,死字可活用。
2001年01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季永兴
考察《马氏文通》以前古代学者对汉语死字、活字的研究成果。从宋代开始 ,学者已区分死字与活字。死字是表示“自然而然”现象的字 ,活字是表示“使然而然”现象的字。实字皆是死字 ,惟虚字有死有活。实字可虚用 ,死字可活用。
2001年01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阳欣,李振中
通过对上个世纪汉语音韵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的历史总结 ,说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其实也就是传统语言学如何走上现代化的过程。
2001年01期 56-5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阳欣,李振中
通过对上个世纪汉语音韵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的历史总结 ,说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其实也就是传统语言学如何走上现代化的过程。
2001年01期 56-5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方棡
旅 ,甲、金文均用作军旅义 ,每旅五百人 ,形制旗下两人 (众、从 ) ,从“方人”,与旗帜有关。旅卦 ,主要是商旅卦 ,与军旅义无涉 ,是西周初人的一种观念反映 ,尤其重要的是旅行方位。《周·易》经文中多见“攸往”、“所往”的卦、爻辞 ,显示了西周初年人们活动的特点。“利西南得朋”、“东北凶”反映了周部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态势 ,说明在周部族起始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2001年01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方棡
旅 ,甲、金文均用作军旅义 ,每旅五百人 ,形制旗下两人 (众、从 ) ,从“方人”,与旗帜有关。旅卦 ,主要是商旅卦 ,与军旅义无涉 ,是西周初人的一种观念反映 ,尤其重要的是旅行方位。《周·易》经文中多见“攸往”、“所往”的卦、爻辞 ,显示了西周初年人们活动的特点。“利西南得朋”、“东北凶”反映了周部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态势 ,说明在周部族起始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2001年01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成军
从“小姐”称呼语使用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的特点 ,说明“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决非偶然 ,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并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交称呼语。
2001年0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李成军
从“小姐”称呼语使用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的特点 ,说明“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决非偶然 ,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并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交称呼语。
2001年0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黎党新
从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些有意违反同一律的现象出发 ,分门别类地阐述它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喜剧效果 ,从而说明汉语在实际运用中的丰富多彩性。
2001年01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黎党新
从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些有意违反同一律的现象出发 ,分门别类地阐述它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喜剧效果 ,从而说明汉语在实际运用中的丰富多彩性。
2001年01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陆巧玲,唐晓
从回顾英语阅读研究史入手 ,分析制约阅读理解水平的诸多因素 ,探讨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探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双重目标 :既要获取知识 ,又要掌握技巧。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阅读者。
2001年01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陆巧玲,唐晓
从回顾英语阅读研究史入手 ,分析制约阅读理解水平的诸多因素 ,探讨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探索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双重目标 :既要获取知识 ,又要掌握技巧。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阅读者。
2001年01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庆云
论述形象的概念、构成及其思想文化内涵 ,分析“形象识别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探究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全方位传达问题诸层面和发展趋向 ,加深该课题现实意义的认识 ,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和拓展。
2001年01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庆云
论述形象的概念、构成及其思想文化内涵 ,分析“形象识别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探究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全方位传达问题诸层面和发展趋向 ,加深该课题现实意义的认识 ,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和拓展。
2001年01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桂莲
分析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提出为配合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建设的具体措施。
2001年01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桂莲
分析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提出为配合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建设的具体措施。
2001年01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织兰
分析计算机类图书的特点 ,介绍高校图书馆在采购计算机类图书时既要选择出版社 ,注意图书的质量 ,又要考虑其时效性和高、中、低层次量的比例。
2001年01期 88-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织兰
分析计算机类图书的特点 ,介绍高校图书馆在采购计算机类图书时既要选择出版社 ,注意图书的质量 ,又要考虑其时效性和高、中、低层次量的比例。
2001年01期 88-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陶丽琼
围绕人的积极性形成的动因和如何调动积极性问题 ,从理论上对高校档案人员的需要与满足、动机与激发以及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机制等进行探讨 ,以利加强和改善高校档案工作 ,充分发挥高校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01年01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陶丽琼
围绕人的积极性形成的动因和如何调动积极性问题 ,从理论上对高校档案人员的需要与满足、动机与激发以及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励机制等进行探讨 ,以利加强和改善高校档案工作 ,充分发挥高校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01年01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燕兰
在政治课教学改革中 ,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填鸭式 ,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 ,无疑是其核心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现实 ,笔者在政治课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 ,大胆地借鉴和尝试了首先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双主体”模式 ,以图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技能。
2001年0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燕兰
在政治课教学改革中 ,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填鸭式 ,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 ,无疑是其核心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现实 ,笔者在政治课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 ,大胆地借鉴和尝试了首先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双主体”模式 ,以图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技能。
2001年0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阳志清
从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想象力等诸方面 ,探索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
2001年01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阳志清
从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想象力等诸方面 ,探索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
2001年01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顺平
以教育学理论为根据 ,简要地阐述了少儿电子琴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使用混乱、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培训不够等几个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001年01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顺平
以教育学理论为根据 ,简要地阐述了少儿电子琴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使用混乱、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培训不够等几个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001年01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奇
从数学教育的目的出发 ,阐述了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当前在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教学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在解题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2001年01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奇
从数学教育的目的出发 ,阐述了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当前在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教学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在解题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2001年01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1年01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1年01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